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2年。现馆舍于1989年投入使用,2009年3月经再次装修改造后,建筑面积由原来的7600平方米增至近8000平方米。2011年11月28日我校大兴新校区新图书馆正式开工建设,总面积3.5万平米,2012年9月5日结构封顶,预计2013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将极大地改善我校图书馆条件和面貌。新馆建成后馆舍面积、馆藏纸本文献总量、年均总经费、年均新书量、高级职称馆员数量,以及开放程度,均可进入北京市属高校前列。
2009年4月,中国建筑图书馆整体搬迁至我校并挂牌,40万册图书整体迁移到我校,使本馆藏书目前超过130万册,全面实现数据合一、资源共享。当时黄卫市长和陈大卫部长揭牌。国字头图书馆很少,我馆是其一,且是全国唯一的中央部委与北京市合作共建,全面实现数据合一、资源共享、面向社会读者全面开放的图书馆,住建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与我校合作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中央部委支持和帮助地方高等教育的创举,是住建部对北京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持,并使我校图书馆成为有着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校中型图书馆。
我馆馆藏特色特别体现在积累了一批珍贵的,有价值的建筑类文献,包括中文60%、外文40%,著名古籍文献和原版文献约4000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30种,我馆有28种;《埃及的穆斯林建筑》1951年版全球550部,我馆有第426、516两部;英文原版瑞典喜仁龙著《北京的城墙和城门》1924年版全球800册,我馆收藏第241册。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材,我馆收藏齐全。从清乾隆京城全图到各种老北京地图均有收藏,并建立了数字化的《北京地图》特色资源包,被北京市教委评为2011年度优秀资源包项目。
2010年12月,本馆成为学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支持单位。2012年3月,首都图书馆联盟正式成立,我校图书馆和中国建筑图书馆成为首都图书馆联盟是成员馆。
我校图书馆已成为内部以局域网连接,以集成系统进行管理,连接校园网和互联网,既服务高校师生、又面向社会读者开放的,超过百万册文献藏量的、有着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校中型图书馆。
馆内分设采编部、刊物信息部、流通阅览部、信息咨询部、文化工作室、信息技术部和数字图书馆工作室、大兴分馆和办公室等部门。馆内设有科技书库(一层),社科书库和报刊阅览室(二层),建筑书库、建筑阅览室和资料中心(三层),中国建筑图书馆(共建空间,四层),基藏书库(地下室),全部实现开架借阅一体化服务。
图书馆现在馆藏中、外文图书130万册(含建筑学院、文法学院、经管学院的资料室藏书10万多册,大兴分馆藏书25万册,本部图书馆55万册,中国建筑图书馆40万册);期刊1435种(本部1109种,大兴分馆326种),报纸60种,资料(技术标准规范、工程标准图等)上百种,数据库40个(其中中文25个,外文10个,自建库3个,自建网络资源平台2个),电子图书30万种(连网络非本地共有121万种)。馆藏图书中75%为理工类图书,60%为建筑类图书,本馆成为全国建筑类图书为齐全的高校图书馆。本馆进一步追求成为北京文献为齐全的图书馆。
本馆全部图书使用《中图法》进行分类。2012年3月底图书馆主页访问量超过100万次。近年,平均每年投入资源建设经费不少于500万元,其中政府专项中外文图书期刊200多万元,数据库资源200多万元,学校支持建设经费和日常经费100万元。
全馆采用计算机管理,馆内实现无线上网,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复印打印等业务,读者可通过校园网开展网上续借、网上预约、网上荐书等多种网上服务。2007年,远程访问系统投入使用,我校教师可以在校园网外访问图书馆的电子资源;2008年,开通了FTP服务平台,读者可以从图书馆主页下载各种软件、工具;2008年,建立了电子信息资源跨库快速统一检索系统(CALIS统一检索系统),将我校购置的多个中外文电子资源组合起来,用户可按学科、按数据库名称、按文种同时检索一个到多个平台上的多种资源。
我馆先后与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签订了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协议,实现了北京地区高校间的文献资源共享;积极参加了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会、高等艺术院校专业委员会及CADAL项目;依托各种中外文数据库,积极开展参考咨询、科技查新、代查代引、定题服务、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等服务,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全面信息支持。 全馆现有人员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人,大专以上学历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90%。高级职称者10人,中级职称者19人。
我们始终坚持把读者第一作为图书馆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个由采编、流通、阅览、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和读者服务功能完善的,藏借阅一体的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开展“把读者放在心中,把微笑挂在脸上”优质服务月活动。为了树立良好的图书馆形象,提升馆员个人素养,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服务,2011年,图书馆特向全体读者正式公布图书馆服务公约: 爱国爱校,爱馆爱书,知书达礼,守时整洁,首问负责,读者第一, 服务育人,周到亲切,崇尚知识,努力学习,团结互助,爱岗敬业。
多年来,我馆特别注意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为配合学校开展人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能力并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每年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分期分批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及其信息资源的讲座,为学生开设“科技文献检索”、“图书馆导航”等课程,宣传推荐图书、参考书。每年组织举办全校大型读书活动,先后开展以“开卷有益”、“开卷有疑”为主题的“开卷系列”大型读书活动,以“我读书、我知道、我应用、我创造”为导向,以学生社团为骨干,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在师生中引起很大反响。为此,我馆获得了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的2008、2009年度“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11年评为“全国全民阅读先进示范基地”光荣称号。
我馆将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学科特色、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挖掘自身潜力,在上级单位和学校各学院支持下,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特色馆藏建设,形成极富建筑特色的文化资源项目。其中包括:与北京测绘院、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和本校测绘学院的合作,将1954年的1/1000大比例尺、108块老北京旧城模型整体移入我馆内,基于模型和数字地图的《老北京城市历史建筑三维空间数字化》项目,简单说是老北京城的精确化,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我馆申报承担的《建筑信息门户》、《北京地图》资源包项目,已经开通运行,取得显著效果。由我馆发起,与通达恒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6所北京地方高校合作建立的“高校论文写作辅导及管理产学研项目合作共同体”项目取得突出效果,已经面向全国市场化运作,获得北京高校数字图书馆年会“信息新技术应用案例”三等奖。 自2009年起,我馆探讨流通阅览服务模式的改革,与北京书尚图书有限公司进行流通阅览外包服务合作,双方精诚合作,取得很好效果。目前已经将一层至三层书库大部分工作交给书尚公司管理。
2011年11月,为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与服务水平,我馆启动并开始了“RFID智能自助借还图书管理系统”项目建设,2012年7月投入试运行。
图书馆将继续本着“谋发展、促创新、求和谐”的工作方针,以服务读者和加强文化建设为核心,要求全体馆员树立文化意识、加强文化修养,提升文化水平,以大限度地服务读者、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为根本,以建设独具建筑文化馆藏特色和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特色的大学图书馆为目标,共同努力、团结奋斗,保证我校图书馆各项指标和各项工作达到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水平。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信息咨询:68322496
资源建设:68322221
E-mail:lib@bucea.edu.cn